临近年关的时候,南方小镇上常常可以看到一排排、一串串猪肉、腊鸡、腊鱼、腊鸭、腊鹅等腊味幕帘,空气里满是肉香。
硬核腊肉爱好者有很多,不配菜,直接蒸着吃,原味才是他们唯一的诉求。香浓的老腊肉蒸好以后瘦肉是莫兰迪调调的深棕粉色,肥肉则闪着晶莹的光,的确值得《风味人间》拍上一百条特写。
通常腊肉的瘦肉会偏咸,是当之无愧的米饭杀手。而肥肉则是腊肉的精魂所在,整个冬天都被凝固在腊肥肉里,到它被牙齿撕开的时候才解开封印,展示时间的终极秘密。
腊肉炒菜则有着更为深邃浩瀚的烹饪宇宙。冬天的蔬菜,脆嫩回甜,和腊肉一起炒,都能激发出各自的长处。莴笋、菜花之类不那么稀罕的蔬菜且不说,四川的儿菜和棒菜,湖北的红菜薹与白菜薹,贵州的折耳根,与腊肉在锅里胡天胡地一番,就能构造出新的味觉星球。
高碳水食物和腊肉碰撞,其后果非常让人愉悦。冬天在冒着热气的街边摊,让老板现炒一份腊肉年糕,多多地加上辣椒,香软的年糕浸透了腊肉油香,明知道是热量核弹,也忍不住拼了。
腊鱼不知道该不该算做一个番外,还有腊八豆也不该忘记。腊八豆和辣椒一起,铺在腊鱼上,蒸笼里走一圈,香味扑鼻。